资本世界的控制权游戏配资平台开户,让中国互联网巨头纷纷远走海外
“同股不同权”如同一把双刃剑,在全球资本市场引发了激烈争论。当2013年阿里巴巴因香港拒绝AB股结构而远赴纽约上市时,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坦言:“要是再不改,小米、美团也都要去美国上市了。”
这句话揭示了全球资本市场间看不见的硝烟——企业控制权争夺战。2018年,港交所推出25年来最大变革,拥抱了“同股不同权”架构,随后成功吸引了小米、美团等一批中国互联网独角兽。而A股直到2019年才在科创板破冰,优刻得成为首家具有特别表决权安排的A股上市公司。
一、AB股本质:投票权与收益权的分离艺术
双重股权结构(又称AB股制度)是一种精妙的股权设计:将股票分为两类,赋予不同的投票权重。通常创始人持有的B类股每股拥有5-10倍于A类股的投票权,而外部投资者持有的A类股投票权较低甚至没有。
以京东为例,根据2017年提交给SEC的文件:腾讯持股18.1%,却只有4%的投票权刘强东仅持股15.8%,却掌握超过80%的投票权
这种设计本质上是将股东的经济收益权与公司控制权分离,使创始人即使持股比例被稀释,仍能牢牢掌握公司发展方向。在美股中,谷歌、脸书、百度等科技巨头均采用此架构。
二、三重战场:A股、港股与美股的制度博弈
1. A股:保护性壁垒与破冰尝试
长期以来,A股坚守“同股同权”原则,视其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防火墙。监管层担忧创始人权力过大会导致“决策不透明”和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”的风险。2019年科创板首开先河允许特殊表决权,但设置了高门槛:
预计市值不低于100亿元,或
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收不低于5亿元
优刻得作为首家“同股不同权”科创板企业配资平台开户,三位创始人仅持股19.40%却拥有54.61%的表决权,招股书中不得不专门设置章节进行风险提示。
2. 港股:从拒绝到拥抱的蜕变
2013年,港交所因坚持“同股同权”错失阿里巴巴,这一教训促使其在2017年进行25年来最大变革。改革后:
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
要求“同股不同权”持有者必须是企业董事这一转变使香港在2018年成功迎来小米和美团,重夺全球IPO募资额榜首。
3. 美股:自由市场的制度高地
美国资本市场对股权结构最为开放:
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采用注册制而非审核制上市周期仅需约半年(A股通常需2-3年)
这种灵活性吸引了大量中国互联网企业。截至2019年初,156家中国公司在美上市,总市值达1.2万亿美元,其中绝大多数采用AB股结构。
三、企业选择:控制权与融资的平衡术
为什么科技企业如此看重控制权?这源于互联网行业的特殊发展规律:
长期投入特性:互联网企业往往需要持续烧钱培育市场,创始人需要抵御短期盈利压力如京东连续亏损12年才实现盈利,若没有AB股结构,刘强东可能早被股东替换
战略连贯需求:科技企业的护城河建立在长期战略上马云曾直言:“如果按A股规则,阿里巴巴可能为了季度利润而牺牲未来十年规划”
融资节奏把控:创业公司需多轮融资,创始人持股比例自然稀释百度2005年上市时创始人团队持股比例已不足20%,若无特殊表决权安排,公司控制权将旁落
这种机制下,即使像旷视科技这样的AI新锐(2019年拟赴港上市),在融资多轮后创始人印奇仍通过51.37%的持股保持绝对控制权。
四、两面刀刃:AB股制度的功过是非
优势面:
稳定核心团队:确保创始人掌控公司长期战略美团王兴在持股不足10%的情况下仍主导公司发展方向抵御恶意收购:通过投票权壁垒保护公司独立性2017年万科股权之争如发生在AB股架构下,宝能系将难以撼动管理层鼓励长期投入:管理层可专注创新而非短期股价波动
风险面:
中小股东权益受损:当创始人决策失误时,其他股东难以制衡如聚美优品私有化过程中,低价收购引发小股东集体诉讼决策缺乏监督:容易形成“创始人专制”优刻得招股书明确警示:“特殊表决权可能损害中小股东利益”市场估值折价:研究表明AB股公司平均估值比同股同权公司低约5%
五、深层差异:市场生态全景图
三个市场的差异远不止股权规则:
这些差异构成了企业选择上市地的综合考量:A股估值溢价高但门槛严苛,港股折中平衡,美股准入宽松但做空机制成熟。
全球资本市场的规则竞争远未结束。当2020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引发中概股信任危机时,港交所迅速改革,为回归的中概股铺就红地毯;而A股的科创板也向VIE架构企业敞开怀抱。
李小加曾道破天机:“我们不是要改变公司,而是要改变自己。”这句话揭示了现代资本市场的生存法则——不是最强大的市场能生存,而是最包容的市场才能赢得未来。当纳斯达克的钟声为更多中国创新企业响起时,A股与港股的制度进化配资平台开户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宝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