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5日上午配资预警网,由国家文物局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——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省泸州市开幕。
rr本次大赛是迄今为止文物行业规模最大、水平最高、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赛事,共设6个比赛项目,分别是金属文物修复师、陶瓷文物修复师、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、木作文物修复师、泥瓦作文物修复师、考古探掘工。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,并设立一、二、三等奖。经过各地选拔,共有来自30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293名选手同台竞技。参赛选手的年龄最大的59岁,最小的19岁,老中青三代切磋交流,用薪火相传的技艺,诠释着“国之工匠”精神。
rr
“实战”绝对是本次比赛的关键词。选手要修复的陶瓷、金属和纸张书画类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,并不是复制品。对于每位选手来说都是一次真实的修复过程。各位选手在比赛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“文物”,就像开盲盒,每个人的“考题”都不同。那么,如何才能衡量出选手们的真实水平?并且保证公平公正,大赛设置了严格的比赛规程,对于技术精湛的修复师来说,遇到高难度的“考题”,可能还是展示自己“绝活儿”的好机会。
rr
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铁付德是本次大赛的裁判长之一,他介绍,“这次技能大赛对文物保护修复,有明确的程序。首先,选手要观察这个文物的病害,对病害做出准确的描述,并绘制病害图,然后要根据病害程度,来设计它的技术路线和方案。其次,才是要动手去修复文物。虽然每件文物的完残程度不一样,但是它总体的修复逻辑主线是一样的。经验丰富的修复师,他往往能够在面对特殊的、复杂的文物损坏的情况下,可能会更好地发挥他的技术水平。”
rr
文物修复师,就像“文物医生”,为有“伤痛、病害”的文物“望闻问切”。“望”乃凭借丰富的经验识别文物的病害类型;“闻”即通过科学仪器嗅出文物病害发生的机理;“问”是通过科学试验筛选保护修复方案;“切”则通过材料切入和技术干预遏制文物病害的发展,确保文物安全。
rr
此次大赛是今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一项重要赛事,依托这样的平台,展示精湛技艺、交流前沿理念、弘扬工匠精神。我国是文物资源大国,泱泱中华文明5000余年,众多文物瑰宝需要我们能够更好地守护和传承。伴随着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关注日益增长,文物修复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也越来越高,在本次比赛中可以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,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个行业,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贡献。
r(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李朕)配资预警网
迎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